新冠肺炎疫情对钢铁行业供需及价格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并未导致国内钢铁企业大规模被动减产
受近年环保限产政策影响,部分钢铁企业在供暖季结束前原本就处于减产、限产或停产阶段,一季度高炉开工率在全年中处于较低水平。2020年2月第一周,全国高炉开工率64.09%,环比下降2.62个百分点,同比下降1.66个百分点,高炉开工率下降幅度较小,疫情未导致钢铁企业大规模被动减产。
新冠肺炎疫情目前对钢铁行业原料成本影响不大
原材料方面,受煤矿复工进度和汽运物流影响,短期内焦煤(1129, 27.00, 2.45%)焦炭(1714, 25.50, 1.51%)供应偏紧,呈供需双弱的局面,目前市场价格较为稳定,但如果焦煤主产地的复工和运输恢复情况不及预期,焦煤焦炭价格存在上升可能。铁矿(595, 2.50, 0.42%)石价格指数从去年高点的883.00回落至644.60,截至2月7日,铁矿石45港口总库存环比累库204.87万吨,预计近期港口铁矿石库存将在疫情影响下持续累库,且不排除后期钢厂进行主动减产,铁矿石价格进一步下行。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短期内钢材库存快速增加、钢材价格承压下行。随着疫情的缓解和解除,下游行业陆续复工,考虑到基建对稳增长的作用及宏观经济调控政策,钢材价格在中长期有望保持稳定甚至存在价格回调可能
复产复工推迟、返程不畅、返程隔离措施导致房地产和基建开工时间延迟、施工进度放缓,同时导致下游汽车、机械行业产量下行,钢材出口规模可能也会受到疫情影响,导致钢材市场需求短期甚至一季度内下降。叠加产成品运输不畅影响,钢材社会库存增加、累库时间延长,节后一周(2月3-6日)钢材社会库存[1]较上周增加129.91万吨,较上月增加730.81万吨。下游需求和运输两方面因素会导致钢材价格在短期内承压下行,2月7日国内钢材价格指数103.86,较节前1月23日的105.48有所下降。
随着疫情的缓解和解除,
基建和房地产陆续开工、下游产业复产复工,短期的产业链供需波动会得到调整修正。近日,多部门多地已密集下发“复工令”,要求推动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具备条件的行业企业尽快复工复产。2月8日,交通运输部印发通知,要求加快公路水运工程复工,除湖北省和其他疫情防控任务较重地区外,气候条件符合施工要求的,力争2月20日前复工。各地要按照2020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确定的投资目标任务,全面推进规划项目“应开尽开、能开快开”。此外,国家发改委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各地依托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加强投资项目远程审批服务。重大项目和工程的复工将有助于钢材下游需求的恢复。
经济调控政策方面,“非典”时期国内采取了相应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稳定经济发展,央行政策方面对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和地区适当信贷倾斜,财政方面紧急下达针对疫情防控相关建设项目的资金,对受疫情影响较明显的行业减免政府性基金和税收。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为维护疫情防控特殊时期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和货币市场平稳运行,2020年2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了1.2万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投放资金,确保流动性充足供应,银行体系整体流动性比去年同期多9,000亿元。2020年2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召开会议,指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针对疫情带来的影响,研究制定相应政策措施,要更好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好各地疫情防控资金需要。会议强调,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努力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根据目前已采取的政策措施,从中长期看,为应对疫情导致的宏观经济下行,未来政策方面将会加强逆周期调节,基建刺激等政策会使钢材需求得到明显的恢复,从而对钢材价格形成支撑作用,钢材价格在中长期有望保持稳定甚至存在价格回调可能。
|